|
铭心聚焦 |
|
|
|
从《十面埋伏》窥张氏武侠模式 |
发布时间:2004-07-27 | 十面埋伏》在乌克兰的拍摄已经结束,张艺谋享受《英雄》的荣誉还没完没了,摘取了金鸡奖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合拍片奖、获过无数国内外大奖的张艺谋声称:特别兴奋、激动、特别欣慰。相信这几个“特别”不是什么客套话,因为《英雄》一出,此后的争议就没有断过,从初期网友和媒体的抨击,到后来很多文化名流包括金庸在内的批评,乃至巩俐称,靠武侠片走向国际是很低级的诸如此类的言论,甚至在《天地英雄》上映后关于“《天地英雄》比《英雄》好看”的舆论。相信对于这些张艺谋不仅仅是置之一笑的,无论华表奖还是金鸡奖的认可,都是对批评声的一种回击,“欣慰”是肯定的。
但是一意孤行的张艺谋绝不会认同批评,相反,就像冯小刚创造的“冯氏贺岁片”风格一样,张艺谋正在铆着劲儿创造“张氏武侠”模式。从《十面埋伏》的一些蛛丝马迹,结合《英雄》,大抵可窥出“张艺谋牌武侠”之一斑。
□杀手锏:视觉冲击
《英雄》中张艺谋以红、蓝、白、绿、黑的视觉变化分段讲述,根据预测,《十面埋伏》若仍然要用颜色冲击观众视觉的话,极有可能是以金、白、绿为片中底版色。张艺谋对颜色的钟爱体现两个方面的用途。一,视觉冲击,纯色可以制造饱满的画面效果,钟爱饱满的构图可以追溯到张艺谋摄影的《一个和八个》,这也是第五代学习西方电影形式的一个典型,在《英雄》里达到极致。二,用颜色来隐喻或者象征,第五代导演里就数张艺谋最热衷这种手法,《红高粱》是他用色彩象征的开山之作,也是成功之作,之后屡试不爽。这也是让他走向跨领域艺术创作的手段,比如说在芭蕾舞剧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里,用棍子在布匹上打出血痕,乃至各种大型宣传片色彩的寓意,都是其色彩象征的运用或延伸。
根据媒体预测,《十面埋伏》中金色的是花海。制片人张伟平透露,《十面埋伏》80%的外景戏都选择在乌克兰拍摄,张艺谋为了让片中的颜色表现得更鲜明,剧组花了上百万元钱买了当地花的种子,雇了80多个当地的花农在非典时期就开始播种,为的就是把片中“花海”的颜色更好更美地表达在画面上。但他没有具体透露是什么花。不过据悉,乌克兰其实只盛产一种花——向日葵。如果按张伟平所说,在4月份就已经开始雇用花农,再加上《十面埋伏》在9月份开拍来推测的话,正好9月是向日葵开得最旺盛之季,那么向日葵就是他花了百万元买的花种了。向日葵是金黄色的,这样一来,这一片花海就会把画面变成金色。
白色是雪原,因为乌克兰有一座十分出名的雪山,终年都是白色。而在乌克兰拍摄中遇到了好莱坞导演都没遇上的一场大雪,本来片头片尾预定都是花海,现在已经决定片尾用壮观的雪景了。
绿色则是茶山竹海的竹林,张伟平还透露,除竹林外,张艺谋还选择了乌克兰当地非常出名的树林作为拍摄场景。
□大腕路线
章子怡、梅艳芳、刘德华、金城武,此次阵容与《英雄》相比,在大牌和吊观众的胃口方面毫不逊色。梅艳芳的演技和人气毋庸置疑,金城武虽然在内地少有露面,但依然是超人气偶像,他们与内地大牌导演少有的合作将成为看点。《英雄》拍摄期间有李连杰车辆肇事等传闻,此次也有“刘德华在《十面埋伏》中拍戏时受伤并差点破相,其罪魁祸首是金城武”等拍摄花絮,而梅艳芳重病缠身下的演出更可吊起观众胃口。
以往无论是城市片还是农村片,张艺谋以挖掘新人而著名,即便是用大腕,也是用一两个符合角色的,比如《有话好好说》中的姜文,总之影片的最大看点依然是“张艺谋导演”这个招牌。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中小投资这个基础。而对于大投资来说,张艺谋还是不敢把包袱挂在自己身上,走大腕路线可使看点多多,以使投资回报有坚实的基础。而张艺谋凭借自己的号召力,不愁得不到大腕演员。可以肯定,只要是大制作武侠片,张艺谋肯定走大腕路线,这是他实现类型片高投入高产出的一个手段。
□原创历史人物
张艺谋的武侠片都是原创的剧本,因此只有两种选择,一是借助原有的历史故事加以改编,二是原创故事,仅仅借助历史朝代的背景,或者干脆连确切背景都不提。《英雄》只是借助秦王这个夸张得无以复加的人物,主角都是虚构的。而《十面埋伏》中,章子怡演一个盲歌妓,梅艳芳是一个女侠,刘德华和金城武只是两个武士,都是子虚乌有的角色,可见这部片子在内容上与《英雄》类似,以原创人物为主。这也构成了张艺谋拍武侠片的一个特色。
这大概也是张艺谋创作班子的一个策略。如果是由真实历史故事和人物改编,则有一个如何从现代角度去阐释的问题,这是一项非常吃力不讨好的活儿。阐释得大众化了,则平庸;阐释得太离谱,不符合劳动人民的口味,则必然遭到大棒,《英雄》里张艺谋眼中的秦王遭到人民批判是活生生的例子。张艺谋非常明白,武侠电影本来就是娱乐性第一的,至于历史观什么的倒是可有可无。原创故事可以避免这些,相信他也不会轻易在《十面埋伏》中甩一个唬人的吃力不讨好的历史观了。
□继续扁平故事?
当然,《十面埋伏》给人最大的疑问就是张艺谋塑造的人物是不是还那么单调?故事是不是还那么扁平?这是《英雄》里最致命的地方,《十面埋伏》里会不会吸取教训?
其实在所有过于注重形式感的影片里,形式基本上会伤害故事的立体感和人物的丰富性,因为在有限的篇幅里,顾此失彼是必然的。“《天地英雄》比《英雄》好看”的论调,就是基于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比后者要饱满,但我看也好看不到哪里去。《天地英雄》前半部里,也有形式感太强的感觉,在故事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情况下,导演注重的只是奇异的西部风光,因此完全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宣传西部大开发的风光片,有喧宾夺主之嫌。其后姜文和中井贵一表演渐入佳境,才把观众的眼球从风光转移到故事里。
所以,形式感是一把双刃剑,张艺谋在《十面埋伏》中如何协调形式与内容的比重是一大悬念。当然也有一种可能,就是张艺谋不靠内容的饱满来支撑,继续《英雄》的路线,以炫目的画面和刻意的形式感来吸引观众,像某些情节弱智的好莱坞大片一样,特技就可以创造票房。假如这样,那批评的人也就没有批评下去的理由了——因为这就是张氏武侠的特点:继续让你眼睛吃饱胃里吐光。
| [返回] | |
|
|
|